首先,我想先敘說二十世紀中提琴發展的小故事~

FullSizeRender.jpg

     中提琴的發展是從十六世紀時期以伴奏人聲開始,而十八世紀德國曼海姆樂派的作曲家史塔密茲( Carl Stamitz, 1746-1801)寫了D大調中提琴協奏曲( Concerto for Viola in D Major Op.1)奠定了中提琴的基礎,直到十九世紀後才被真正的視為獨奏樂器。二十世紀開始,有兩位英國的中提琴家特蒂斯( Lionel Tertis, 1876-1975)與普林羅斯 ( William Primrose, 1904-1982) 慢慢地改變了中提琴的地位。而在這之後,陸續有一些優秀的作曲家創作中提琴的曲目獻給他們 ; 布利斯( Sir Arthur Bliss, 1891~1975)也是這些作曲家的其中之一,讓中提琴的地位備受重視。

 

   布利斯( 1891-1975)是英國的作曲家與指揮家,由父親一手栽培學習音樂,曾經在劍橋大學學習對位法與古典文學,求學期間布利斯深受英國作曲家艾爾加( Edward Elgar)的影響。1913年進入倫敦皇家音樂院( Royal College of music)就讀,向史丹佛( Sir Charles Stanford)學習作曲,並在佛漢威廉斯(Ralph Vaughan Williams)、顧森( Eugene Goossens)、德布西( Claude Debussy)、拉威爾( Maurice Ravel)、史特拉文斯基 ( Igor Stravisky)的音樂裡找到許多創作的靈感。

文章標籤

Beryl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